2004年,正值景德镇千年华诞。景德镇人一改惯例出新招,将已经有12年历史的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节改办成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每年一届,这一办便是五届。
从陶瓷节到瓷博会,变化的不只是称谓,更多的是在理念、内涵和收效上。,在景德镇,谁都知道 “一年站好,三年站稳,五年站高”这句话,这是商务部从成为第二届景德镇瓷博会主办单位后,对景德镇瓷博会发展目标的一个要求和期望。客观而言,瓷博会的举办可以说就是为景德镇人打开了一个连接世界的新窗口。
回眸之一:连接世界陶瓷的新窗口
从2004年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举办伊始,为体现博览会的国际性,组委会每届都把邀请海内外参展企业和采购商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海外来宾分别来自日本、英国、韩国、荷兰、意大利、德国、俄罗斯、葡萄牙、比利时、澳大利亚、美国及台湾、香港等23个国家地区。每届瓷博会展馆都设置了主要展示境外参展企业产品的精品馆,馆内分设多个中心展区和特装展区。当今国际陶瓷发展趋势的先进企业,如日本京瓷、英国的威其伍德、日本的罗迪达克、德国罗森塔尔、美国迪士尼、荷兰威达及中国台湾法蓝瓷等知名企业的产品都在这里向世人亮相,景德镇人从来没有这样零距离欣赏到世界各个陶瓷产区风格各异的陶瓷企业和产品的风采,亲身感受到自身与世界陶瓷发展的差距,真正体现了瓷博会 “博览世界陶瓷精品”的主题之一。
同时,国内唐山、邯郸、淄博、临沂、醴陵、德化、佛山、龙泉、潮州等九大产瓷区以及代表我国陶瓷各个历史时期的河南钧窑、官窑、汝窑、河北定窑、浙江越窑、哥窑、官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等九大名窑也应邀参会,包括景德镇在内的陶瓷企业也利用摆在家门口的这个窗口,观摩到国内同行生产的产品,展示自己的新产品。
回眸之二:展示景德镇的新窗口
进入新千年以来,景德镇市在城市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陶瓷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浓烟滚滚不复存在,草鞋码头成为历史。景德镇已经成为江西省两个全国创文明城市的先进城市之一 (全国共评了60个,江西另一个城市是南昌)。2005年景德镇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地市,此外,还获得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通过瓷博会这个窗口,景德镇大小企业都以自己的新产品让世界同行看到了新瓷都的新风采。同时,通过在瓷博会期间举办的配套交流活动,如当代国际陶艺展、中外陶艺技艺交流、圣火传递暨瓷业 “三圣”公祭等,让海内外的陶瓷人士在感受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的同时,加强了互动与沟通,为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景德镇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资源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景德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陶瓷品牌影响力。
瓷博会犹如一扇窗户,既让景德镇人博览到世界陶瓷的风光,也让世界同行了解了自己。
记者思考:发展陶瓷需要世界的眼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历史上,景德镇一直就是一座开放的古镇,景德镇陶瓷产品也飘扬过海,输送到世界各地。正是这种开放和输出,造就了景德镇千年陶瓷窑火不息的世界奇迹。
不可否定的是,泥做火烧的手工业陶瓷在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装备与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景德镇目前除了艺术瓷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外,陶瓷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滞后。
景德镇市改陶瓷节为瓷博会,不仅仅是称谓上的改变,而是在发展陶瓷思路的转变。不能躺在昔日金字招牌下夜郎自大,要放眼世界陶瓷发展格局调整来重新审视景德镇的新发展。面向全球“两个转移”、“一个重组”谋发展,也就是“面向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面向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和“面向全球陶瓷产业正在进行重组”这样的机遇,制定扩大开放的主战略。以项目为抓手,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发展。景德镇对自己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对国内各瓷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反思,同时也对世界性的产业重组浪潮进行了分析,最后确定了以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的大陶瓷产业格局的发展战略,以高技术陶瓷来提升整个陶瓷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高技术陶瓷应用的领域非常广阔,空间技术、通讯技术、化工、冶金、环保,无所不在。所以,陶瓷产业争夺的制高点是在高技术陶瓷上面,高技术陶瓷的制高点占领了,建筑陶瓷、日用和艺术陶瓷的水平会上去;陶瓷的原料、燃料、色料的技术都会上去。将高技术陶瓷发展好,就可以提升景德镇整个陶瓷产业的竞争力。毕竟,高技术陶瓷牵涉到的材料、原料、热工、机械等许多方面,具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一个高技术陶瓷项目投资10个亿,能产出100个亿,但占地不到100亩。
毋庸讳言,全球陶瓷争夺的制高点实际上就是高技术陶瓷。高技术陶瓷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如果说,瓷博会是一个窗口的话,那么,景德镇人就从这扇窗户以世界的眼光看到了世界陶瓷发展方向,看到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美好未来。